赤水市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我市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围绕“三大战略”实施推进政务公开情况
(一)结合“大扶贫”战略,推行信息公开情况
1.减少贫困人口345户1126人,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96%。
2.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6897.6万元,组织实施项目财政扶贫69个。其中石斛、食用菌、精品水果、生态鱼、乡村旅游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种养殖产业扶贫项目49项,投入资金3886万元,覆盖14个乡镇33个村的全部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项目15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00万元,覆盖13个乡镇25个村,受益贫困人口达0.13万人以上;金融教育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圆梦行)项目3项,扶贫资金663万元,覆盖全市17个乡镇100个村3780个贫困农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类(项目管理)项目2项,投入扶贫资金48.6万元。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本分红、滚动发展的原则,健全完善“127”利益联结模式和探索“五统两分一带”经营模式,实现贫困人口利益联结全覆盖。
3.实施世行项目,完成投入3000万元,实施世行项目4个,建立专业合作社4个,建成石斛基地3800亩,完成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采购和建设任务。
4.在金融办的指导下,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贴息,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扶贫小额信贷贷款2.42亿元,2018年新增贷款736户3710万元,全年完成贴息资金856.81万元。
5.实施上海援建项目,今年获得上海扶贫协作资金1510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15个(不含由市人社局组织实施的2个项目158万元),并根据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协助外协办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及时收集汇总进度、上报信息等日常工作。
6.认真履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牵头扶贫工作专班开展各项整改工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春风行动”、1+10问题整改、“夏秋攻势”、国务院大督查、巡视整改等专项行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圆满完成。
(二)推进大数据信息公开实施情况。
1.完成1个融合标杆项目“智慧旅游系统提升项目”和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赤水市信天福满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融合企业填报等工作。
2.组织赤水天鹅堡医院智慧医疗项目、赤天化纸业产品结构调整10万吨本色浆项目、智能包装及品控溯源系统建设项目等11个项目录入省“万企融合”平台。
3.梳理完成我市各单位自建系统6个,并已全部录入贵州省政府数据资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同时完成本级政府网数据资源目录共享填报工作。完成全年目标10个融合示范项目的110%。组织207家企业完成2018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线评估工作。
4.新建了数据开放栏目,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三)大生态领域信息公开执行情况
1.环境执法公开情况。一是信访案件公开工作,2017年推进微信网络平台信访留言工作,公众发现环保污染问题,可及时上传相关污染信息至全国12369环保举报平台,该网站设置微信举报、网络举报、电话举报等多种举报方式,流程是留言—受理—处理—办理结果—答复,第一时间将污染问题答复信访人,减少了信访受理流程,方便公众环保投诉。二是行政处罚案件公开工作,行政处罚案件办结后,5个工作日之内将案件上传至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信息公开栏进行公示,便于公众知晓相关企业环保情况,有利于推动公众参与环保事业。三是“双随机”公开工作,为切实加强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工作旨在遵义市、赤水市两级环保部门随机抽查人员、随机抽查污染源,指定专人负责建立随机抽查相关档案,加强污染源日常监管动态信息库的随机管理,将随机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上传至贵州省双随机监管平台,推进阳光执法接受社会监督。
2.项目环评办理公开情况。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要求》,通过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系统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受理、拟批准和批复情况在网上进行公示,充分发挥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听取民众的意见,从而有效地避免可能因环保决策不当造成的后患和环保审查失误而新产生的重污染企业。同时通过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法律法规、办事指南等相关信息,并及时对相关咨询进行回复,充分提高政策的公开透明度,为项目投资提供服务。2018年以来,已通过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系统发布环评受理公示、拟审批公示及审批后公告79条。
3.行政处罚公示情况。2018年,赤水市环境保护局共计实施行政处罚17件,罚款金额100.25万元,实施停产整治4起。按照处罚信息公示要求,以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统一规范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黔环通〔2018〕330号)、赤水市发改局有关文件精神,我局行政处罚信息均进行了网上公示,2018年处罚案件分别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双公示平台、信用中国(贵州赤水)、赤水市人民政府网以及12369网站进行公示。
4.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情况。2018年赤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共公开12期,包含城区、15个乡镇所在地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赤水市境内3个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情况、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全部在赤水市人民政府网上公示。
二、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情况
1.为保证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政策、规定的知晓度,使重要政策更加阳光透明,重要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赤水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下发《赤水市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制度》(赤府办发〔2018〕76号),其中包含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政府会议公开制度、公文标识公开源头属性认定制度、政策文件解读制度。
2.为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分别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务服务网公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企业设立后经营许可目录清单等。
3.在赤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了提案建议专栏,2018年共发布人大、政协提案建议答复234条。
三、推进公开解读回应“三位一体”公开体系建设情况
1.全面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按照省、遵义市关于文件要求,制定并印发《赤水市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对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明确重点公开内容,落实责任分工,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重大建设项目专栏,对各有关部门在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过程中批准服务信息等10类重点信息进行公开。
2.全面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按照省、遵义市关于全面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的文件要求,制定并印发了《赤水市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方案》,对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明确重点公开内容,对住房保障领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矿业权出让领域、政府采购领域、国有产权交易领域、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特许经营权招拍挂领域、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责任完成相关工作,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相关资料。
3.全面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公开。按照遵义市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并印发了《赤水市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对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在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重点对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重要信息进行了公示,为部门间核对和社会开放利用提供了条件。
4.及时公开政府政策性文件。在政府网站开设政府文件栏目,及时公开政府规范性文件,同时公布废止、失效的文件。《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废止、失效、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赤府发〔2018〕25)公布废止规范性文件目录3件、失效规范性文件目录1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43件,及时清除了阻碍改革和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维护了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5.适时解读重要政策文件并在网上公开。制定并印发了政策解读制度,对政策解读内容、解读方式、解读时效,解读平台、解读责任、解读流程都一一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政策解读栏目,按制度规定适时对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多种形式的解读。凡涉及政策性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均配套出台解读文件,并及时上网公布。
6.公开财政资金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财政信息栏目,其子栏目中对各部门的专项资金、“三公”经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决定报告等资金信息进行及时公开。
7.及时回应关切,切实开展与市民间的互动交流
一年来,市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共计收到群众咨询及投诉95件,办结并回复95件,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经认真核实处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一一向群众予以回复。
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点省建设情况
1.为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新建实体政务政务大厅15000余平米,并配备图书室、母婴室、等候区、自助上网区、自助查询终端、自助打印终端、自助缴费终端、自助业务办理终端等一系列配套设置,让办事群众来中心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提升办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相关工作,要求所有部门窗口及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政务大厅,并充分授权,实行大厅之外无审批,同时建立了一体化在线审批服务平台,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可通过审批服务系统实现在线审批,部分事项还可进行全程网办,申请资料及办理结果可通过邮政寄递,无需反复跑,来回跑,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联合各部门梳理公示“证明材料保留清单、证明材料取消清单、跑腿次数清单”,凡是取消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得再向办事群众收取,凡是只需跑一次就能办理成功的,不得要求办事群众跑两次。
五、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情况
赤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按照上级要求,优化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设置,新建了数据开放等栏目,提高了门户网站服务能力。2018年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907条。其中,领导动态、讲话258条;法规公文55条;财政预决算报告、三公经费等财政信息538条;规划计划、统计信息等82条;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录用、人事招聘等信息107条;人事任免、干部选拔信息52条;政府采购信息213条;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信息104条;赤水民生、监督检查、城乡建设等信息827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两学一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双公示”等热点专题信息2168条;自由裁量权制度、权责清单,开放数据等信息79条;应急管理、新闻发言、便民信息、网上办事、公众参与、投资赤水、旅游赤水等及其他信息1992条。2018年“赤水发布”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推送信息241次1100余篇,订阅人数4万余人;“赤水发布”微博号发布信息277条。政府公报均按时在门户网站上发布,2018年发布政府公报6期。
六、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情况
为实现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对本部门本行业、本乡镇(街道)产生或者取得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梳理,细化明确依法依规应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和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梳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非公开信息目录,并交市法制办进行合法合规审查,市法制办审查通过后,由电子政务办(市大数据中心)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专栏,集中发布各行政机关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非公开信息目录,同时全面收集、准确研判公众对公开信息目录、非公开信息目录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解读回应,增进公众认同和支持。
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我市依申请公开有当面申请、信件申请、政府网站申请等三个渠道进行信息公开申请,每季度将申请情况在专栏进行发布,2018年收到依申请公开共9件,1件通过网络申请,8件为信件申请,均以全部答复,我市依申请公开不收任何费用。
八、政府信息公开创新举措,设立赤水市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强化民生资金的公开与监管
在加强省级惠民政策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平台运用同时,我市还专门建立了赤水市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在全市各乡镇政务大在均摆放有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查询机。市纪委制定并印发《赤水市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管理使用办法》《赤水市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投诉问题处置工作制度》。明确民生资金从市级财政拨出10个工作日内,市财政局必须将资金拨付情况录入民生监察大数据平台。各民生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在接收资金文件、民生项目立项、民生资金发放10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信息录入及公开公示工作,进一步规范赤水市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民生监察大数据平台的正常运行。市民可通过民生项目(资金)监察大数据平台查询机或微信公众号及可查询上级下拨资金及款物的发放和使用情况、各部门的惠民政策、贫困户、低保户的评议程序及名单等,如有疑问可直接向纪委进行投诉。
- 赤水市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4-02-10
- 赤水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4-01-29
- 赤水市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3-02-09
- 赤水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3-01-31
- 赤水市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