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短讯 » 最新信息

长期镇:“四项举措” 筑牢生态宜居“安全屋”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28 16:58:23    文章字号:   
分享到:

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长期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组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攻坚队伍,创新“党建引领+精准排查+靶向攻坚+机制护航”四项举措,精准聚焦“农村六类重点人群”,改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安全意识入民心

采取“三进三讲”工作方法,筑牢安全防范强意识。一是进院落讲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言组织群众开展“板凳课堂”,深度解读危房改造政策,答疑解惑,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累计召开群众会120余场次,发放“住房安全明白卡”3000余份,覆盖群众8000余人;二是进田间讲案例。紧盯汛期、农忙等重要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安全警示十分钟”宣传活动,用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累计开展50余次,覆盖2000余人次;三是进课堂讲科普。组织镇村干部、网格长、村民代表召开住房安全宣讲课堂15次,全方位讲解农村住房安全鉴定方法和整改标准,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二、精准排查除隐患,筑牢安居防护墙

提升“三查三建”工作效能,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一是拉网式普查建立全镇农房台账。以全覆盖全方位排查为基础,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为原则,完成全镇住房安全台账。二是动态化巡查建立农危改台账。组建10支应急排查小分队,从低收入群体入手,针对特殊天气过后开展动态巡查,以“不漏一户、不漏一房”为工作目标,完成141户农危改整改对象台账。三是专业化核查建立安全鉴定台账。组建专业队伍深入一线开展结构检测和安全鉴定,精准发现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制定整改内容和标准,完成农危改整改销号台账。

三、靶向攻坚抓整治,托起群众宜居梦

优化“三居三改”工作体系,实现生态宜居新转变。一是“忧居”变“优居”。针对有改造能力的群众,围绕黔北民居和现代乡村宜居风貌融合提升改造开展动员,完成既解决隐患、又提升风貌的开创性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示范点。二是让“危居”变“安居”。针对没有改造能力的群众,以农危改补贴为重点促进隐患治理,抓实基础、墙体维修加固、基础设施完善、危险隐患构件更换、排水治理等内容,全方位解决房屋隐患问题。三是让“独居”变“乐居”。创新“原址重建+异地置换+集体安置”多元化模式,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聚居点娱乐生活,打造田园综合示范点。

四、长效机制保护航,绘就乡村新图景

压实“三保三标”工作责任,强化质量安全守底线。一是确保资质达标。建立代建工匠培训制度,联合人社部门定期开展工匠培训,颁发工匠证书,提升代建工匠技术水平和施工安全意识,抓实抓牢安全质量。二是确保安全质量达标。建立安全质量巡查制度,组建农村危改技术指导工作队,分类指导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竣工验收,主抓建前、建中、建后三个关键环节,采取专项审查、重点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实现监管全面化、全程化。三是确保规范利用达标。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主题,组织启动全域村庄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和风貌提升,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赤水市政府

微信二维码

赤水市政府

微博号

贵州省网上

信访APP